• 首页
  • 关于我们
  • 核心项目
  • 社会服务
  • 洞见
  • 合作发展
核心项目 关闭 返回上一级  
头图4
AEPS简介
 
AEPS: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Programming System。AEPS是由美国儿童咨询评估领域权威,俄勒冈大学Diane Bricker教授领导、早期干预领域专家研发的一套达标评估模式的课程本位评估工具。用于评估0-6岁的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语言、社会沟通、适应性技能、语文和数学八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AEPS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评量。第二阶段: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或个别家庭服务计划(IFSP)的形成。第三阶段:介入。第四阶段:个别介入及时回馈的持续管制。第五阶段:对婴幼兒及家庭的季评估。第六阶段:对个别婴幼儿及家庭进展及对整群及次团体婴幼儿,如高危险群;轻,中、重残障,计划成效的年度或半年度评估。是用来评估每个孩子和家庭的进步,以及计划整体的成效。
 
 
 
AEPS的认可度
 
在40多年的专业研究支持下,评估及干预已是美国幼儿教育中的基础项目。在中国,已有地区政府、学校机构及家庭采用这种生态评估方式,为儿童提供早期干预服务。儿童的教育需求中的特殊性,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
 
 
 
AEPS服务人群
 
—为学前儿童服务。所有存在发育迟缓风险的儿童以及被确诊存在某项功能障碍的儿童,包含自闭谱系障碍儿童,都可以通过AEPS得到个别化定制的干预课程,达到弱势领域有效提升。对于正常发展的学前儿童来说,通过评估可以发现他们的优势功能,在某个或多个方面获得技能发展。
 
—为个别家庭服务。家庭是儿童成长阶段的重要组成因素,通过AEPS获取“家庭报告”,对孩子的现存能力等级和目标能力阶段有优先关注和重点帮助,同时也帮助家长了解儿童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角色和任务,为他们提供科学、精准的家庭教育。
 
—为专业工作者服务。高校研究所、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社会康复机构,所有具有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相关性的个人或组织都可以使用该系统。通过AEPS的专业指导策略,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IFSP(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和IEP(个别化教育计划)解决方案。
 
 
 
AEPS的优势
 
—适用于普通发展儿童和特殊发展儿童,并具备高度的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适应性。
—生态化、系统化、综合化的儿童发展评估贯穿干预服务始终。
—所有干预内容都建立在真实环境下,不与实际生活脱离。
—综合性IEP(个别化教育计划)实现多种技能在单一活动中得到提升。
—追踪性评估贯穿始终,实时、适时和全时的对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干预调整。
—IFSP将家庭成员纳入评估和干预的全过程。父母承担儿童成长的任务分解,了解儿童的进步和支持需求。
—在AEPS系统的支持下,家长可以完成从评估到干预的一体化实践,极大减少外部机构干预成本,获得资源最大化满足。
AST的缘起
 
目前全世界以自闭症儿童为关注焦点的广泛发展障碍儿童研究和教育干预实践,正在面临重大突破。我们国家有数百万自闭谱系障碍儿童以及其他类型的发育障碍儿童和青少年,在家庭支持、教育干预、医疗、社区融合、就业与终生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借鉴国际上一切好经验,是我们尽快走出困境、找到解决方案、实施有效干预、形成成功经验的必要条件,也是最便捷的行动策略。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自己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创新。唯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才会真正落地、开花、结果。
 
 
 
AST的项目背景
 
针对广泛性发展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终生发展和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需求,把工作重心拓展到学校和课堂教学之外,拓展到生活适应和就业支持的系统建构,已经成为特殊儿童教育干预和社会融合的新方向。

日本特殊儿童教育的先驱小林重雄教授2015年主持编制的《面向自闭谱系等具有发展问题人群自立支持的测试量表》(Checklist for supporting on Persons with Developmental Disorders,CLISP-dd)是一个重要的测评工具,在广泛发展障碍青少年生活适应和职业教育领域代表了国际上一个新的探索和突破。

日文版量表的主要特点是基于“发展”的观点,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全面的、“自上而下”式的、以社会自立为目标、提高障碍人士生活质量的支持性评估,评估方式灵活、有弹性。这就突破了传统测量中的静态划分,有利于发现和解决教育和临床干预中的实际问题。
 
 
 
AST是什么?
 
—Autonomy Scale for Teenagers。这是一个面向广泛性发展障碍青少年生活适应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测评工具。是CLISP-dd的中文修订版,但又有所发展和改进。中文版量表的编制突出了整合的理念和生态化的原则,理论概念更加系统,条目操作更加准确。尤其强调儿童的精神世界、人际关系世界、文化符号世界以及宏观世界的整合,更好地体现了对儿童及青少年个体意识、生活经验的尊重,对支持性、助益性生态环境的呼唤,对家长、教师及其他人员培权育能意识的关照。中文修订版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资料,内部一致性、评分者一致性,重测结果显示出良好的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理想;难度及区分效度上令人满意。施测的结果不仅能够清晰的呈现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水平、所需支持等级,对于个别化支持方案的制定和课程的开发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指导手册还结合临床个案就评估结果的解释和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可以作为量表临床应用的示范和参照。
 
 
 
“智力测验”与“发展测验”
 
在心理测验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为“智力测验”。心理学领域中的“智力”是指“通过实际体验的经验积累来习得各种技能的能力”,即立足于强调“学习能力”,将“语言的学习,概念的学习,抽象思维、推理能力等高度思维活动”作为“智力”来考量。韦克斯勒(Wechsler,D)把智力理解为“为了应付新的环境而有效的聚集以往经验的能力”。通常,如果智力测验结果中,智力水平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偏差,或者说IQ低于70以下的情况下,一般被认为智力迟缓。

“发展测验”也同样,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发育水平时被视为正常发展,反之在较大程度上未完全发展等的状况则被视为发展上有问题。

两套测验都在与年龄相适应的水平上,或者IQ、SQ均达到100左右时,可以确认为正常顺利的成长发展。
如果两套测验所得出的结果大相径庭,则需谨慎判断。发展障碍的人群不仅是两套测验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两套测验的内部各分测验的得分分布也会相当分散。

 
 
 
“发展测验”的必要性
 
准确的评估应从准确的把握测评时的状况开始。对于儿童出生后所经历的成长教育史、家庭状况、以及在集体场景中的状况等信息进行收集,必要时还应实施“智力测验”“社会生活能力测验”等测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必要进行“学习能力评测”。

在把握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需要特殊援助时,则需要由专家提出必须实施的具体的支持建议,换而言之,需要明确目标(进行目标的设定)。接着,在向着目标进展时,必须决定好从什么样的水平(基线),用怎样的步骤开始实施支持。

幼儿期为6岁入学时期,入学后的儿童则在15岁义务教育结束时期,直到18岁社会自立年龄为止,必须明确设定何种范围何种水平上需要习得多样的技能。

换而言之,导入“自上而下”的构想,并积极应用于实践是较为重要的。
 
 
 
“创新”的意义
 
无论是对于专家还是父母,能够恰当把握儿童的发展状况都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生活、学习、就职、社会参与等方面必备的技能,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在某一时期被认为是新的东西,并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持续使用,而是需要不断的进行反复的修订。
 
一般的课程体系都是依据“自下而上”式构想进行的。担任进入社会前的就职指导的教师会经常不断地对于在该构想下的必要的“社会自立技能”为何未能习得而提出疑问。

对于18岁进入社会所必备的技能的学习,它的重要性在少儿时期往往会被忽视。因此,从少儿时期开始进行关注,并且必须重视在指导计划中大量地加入必备技能的学习内容。

发育测验的开发一般都是以“自下而上”构想为基础的发育测评,但从终极目标逆推的评估、即所谓的“自上而下”式的发展评估还十分少见,这样测评工具的开发也变得尤为迫切。
 
 
 
自上而下式的评估
 
从社会自立、社会参与的时期,即18岁时的自上而下式构想的评估,对于有发育支持需求的人群是极具意义的。
评估的项目也应涵盖自立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由绍普勒(Schopler.E)开发的,自闭谱系障碍者的治疗、教育程序(TEACCH)是旨在涵盖所有生活领域的支持系统。为了达到社会自立的目的,其积极的收纳了包含职业训练计划内容。并制作了与青年期的特征与社会参与相关联的AAPEP(Adolescent and Adult 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

AAPEP的评估特征为并非只是对“直接观察量表”“家庭量表”“学校、作业所量表”量表进行直接的观察,也包含了对周围人群的采访面谈等间接的方式进行信息收集。

测验项目可分为六大功能领域,其中,各包含八个测评分项目。职业技能:组装任务等的作业能力;自立功能:生活自理等的的生活能力;休闲能力:有效利用并享受休闲时间的能力;职业行为:职场工作时必备的行为;沟通:职场必备的沟通能力;与人交往行为:集体参与等人际关系的处理。

除了面向高水平对象的特别项目以外,1个领域各有8个分项,共48项,每项3个测评标准,合计144项。

专家直接观察测评需1个半小时,与家属和教师等面谈测评各需1个小时。即,该测验需要经过特殊培训的专家进行3小时以上的测评,因此使用该测评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开发更为有效的“CLISP-dd量表”的初衷是为了能够更加简便有效的收集对象者的社会自立相关信息。
为此,我们在发展障碍的人群中,从观察就职而且持续就职状态的对象的行为开始实施。对虽就职但被解雇的人群、未就业人群的行为方面的差异等信息也进行了整理收集。

对抽选出的项目进行了分类,分为以下4个领域:一般性的社会参与技能领域;常识、知识、沟通技能领域;职业生活中必备的技能领域;生活上带来障碍的不合适行为领域。

从上述4个领域,10个方面,100个项目整理的测验即为“CLISP-dd”的测试量表。
photo-1449247709967-d4461a6a6103
AST教授团队
 
 
小林重雄  日本国最高的荣誉—春天叙勋瑞宝中绶章“日本自闭症之父”,日本行动疗法的创始人。筑波大学名誉教授,小牧发育咨询研究所所长。
 
 
杨广学  华东师范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特殊教育学教授、博士 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特殊儿童教育干预、心理治疗、生态评估与活动课程的开发。近年来,聚焦于自闭症儿童及青少年的生态化干预。目前的社会兼职:教育部教育队伍建设示范项目指导专家、中国特殊教育杂志副主编、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精协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第四届学科评议委员。
 
 
裴虹  日本筑波大学人间学院研究员。日本筑波大学心理・障碍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曾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华东师范大学聘请境外国际学者担任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任务项目”的“发育障碍儿童教育干预实践”课程。
 
 
王芳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自闭症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干预,在生态化评估与活动课程开发等方面经验丰富。参与编写《自闭症整合干预》、《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著作。
  
Copyright © 2016 QIWI Educ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七维教育发展中心—科学 · 平等 · 情怀